|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怎么做?素质教育是一种更加注重人才的人文精神的养成和提高,重视人才的人格不断健全和完善的教育理念。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才的素质,这是素质教育观的中心内容。随着这种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型人才培养观念的深入人心,校园文化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的作用逐渐凸现出来。从素质的概念出发,人才的素质可以分为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灵魂,文化素质是基础。 学生从入校之时起,便在学习着一门无声的课程,即校园文化。校园内的人文景点、校风、校训、历史传统等等形成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学生无时无处不受到文化的熏陶和环境的影响。校园文化通过其认识导向、情感陶冶、行为规范、榜样示范、人际互动和心理建构等功能,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心理特质,进而影响着人格的完善和素质的提高,影响着学校育人功能的实现。可以说,在学生素质提升的过程中,校园文化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都必然打上校园文化的烙印,每一次校园文化的熏陶都使学生的素质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尽管这种台阶是潜移默化的。 校园文化是如何作用于学生的呢?分析其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是传导阶段。校园文化通过情感陶冶、环境暗示、人际互动、榜样示范等形式和媒介将信息要素传导给学生。第二是内化阶段。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和需要,对接收到的信息要素进行过滤、甄别和有选择地吸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思想意识之中,形成稳定的信念和品质。第三是外化阶段。学生的信念和品质引导和支配着他的行为,外化为一定的信息要素。第四是反馈阶段。学生通过一定的媒介将信息要素反馈给校园环境。以上四个阶段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形成学生个体与校园文化的互动机制,在这不间断的互动过程中,学生的文化底蕴得到潜移默化的充实和丰厚,素质得到了不断地培养和提高。 校园文化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一种力量,在每一所学校,校园文化滋养、培育了一代代的学生。校园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对于学校育人功能的实践甚至对于学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校园文化对学校而言是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也是学校的魅力之所在,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动力。我们致力于同学校一起塑造和建设高素质、创新型校园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