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在校园空间连接中的作用在校园建设中,因建筑的整体功能多样化、交通复杂,其空间的连接范围被扩大,形成了庭院、广场与连接体的并集。其中连接体包括走廊过道、屋顶、平台、底部架空层等多种空间。校园文化空间的打造,从宏观上需要将教学空间的内外部视作统一整体,需要考虑到校园单体建筑、校区公共空间、城市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工作。 文脉即文化的脉络,是人、环境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联,校园文化的场所感来源于设计师对地域文化、校园历史等文脉要素的总体规划。校园文化影响着校园空间的布局和形态,体现在建筑、广场、绿地、雕塑小品以及空间的彼此连接中。 当代开放的教育理念越来越重视教室内外空间的相互连接,通过文化空间的打造实现教育功能的拓展和延伸。其中,走廊过道、屋顶、平台、底部架空层等连接体以其属性形态直接影响了校园文化的整体布局规划,影响着使用者的活动,构建了校园师生的共同记忆和场景。 连接空间作为师生课余活动的重要场所,自然承担了校园文化传播窗口的重任。在校园连接空间的设计中,文化要素作为主要的作用力之一,影响着其形体和空间形态及序列。这可以通过对传统空间加以抽象、转译来控制校园整体空间结构;或者是通过从校园特色文化中抽象出空间元素,再重构到校园连接空间的设计之中。其目标是帮助校园实现规划到建筑、景观层面的自身语言的个性化表达,改变“千校一面”的现状,实现一校一品。 文化符号的提炼赋予校园直观或意会的文化印象。线型连接空间一般以串联校区建筑单体的完整形体出现,并影响着校园形象。通过抽象某种文化符号或传统空间结构,赋予形体文化意味。分枝型的连接空间更具空间层次,其形态类似鱼骨,但主次结构明显。相比连续线型的连接空间而言,弱化了自身形态,与建筑主体更加融合,但较注重空间本身的设计以及空间之间的联系。围合型的连接空间跟随围合的建筑形体生成,连接空间形体与建筑形体完全符合。“大院”式的空间以其围合特点,能创造更为丰富的视线交流。 校园连接空间作为整个校园人流活动最为活跃的部分之一,其设计关乎学校能否实现校园文化的落地实践。通过对连接体的空间形态的归纳总结,在形体和空间层面对连接空间进行优化,从而创造出符合校园精神的独特空间。 上一篇学生幸福感与校园文化建设下一篇校园雕塑的设计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