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镇学校文化建设的困境与解决方案乡村学校文化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构成,承担着在乡村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文化培根的重要使命。作为一种整体性的文化营造,乡村学校文化建设需要跟理想的乡村社会建设联系起来,一方面传承农耕文明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有效的文化记忆;另一方面需要结合新时代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创造一种新时代的乡村文化。 长期以来,囿于知识教学的固化和城市文化的强势,乡村学校的文化建设出现了边缘化、脱嵌化和外在化的倾向。走进新时代,乡村学校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建设的必然选择,需要在理念上注重文化建设的整体性;植根理想的乡村生活,注重城乡文化间的融合;注重师生文化建设的主体性身份,提升其文化自觉。 (一)新时代乡村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 文化建设是学校整体性改善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品质的重要举措。2006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中小学校园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在这里,学校文化建设体现为精神、活动、环境三个方面,着眼于对学生全面发展产生的持续影响。 乡村学校的文化建设需要在历史和现实中实现平衡。这种平衡意味着乡村学校的文化建设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需要在乡土自身历史发展谱系上进行延续。“历史就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给定之物,完全抛开给定之物重新创造一种新的纸牌,意味着游戏者主动退出了游戏”。同时,乡村学校的文化建设需要结合时代精神进行创造,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只有二者结合,才能让乡村学校文化建设延续乡村传统,实现守正创新。 (二)乡村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石 乡村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文化的融合与创生的实践过程。学校的文化实践追求的是“和而不同”,是在差异中彰显教育的个性。即乡村学校的文化建设是“在乡村”中进行的一种积极的筹划。“作为乡村社区传统公共文化空间的、乡村社会有机组成部分的、天然的身处于乡土文化土壤中的乡村学校,成为优质学校就意味着它是发挥乡土文化功能的主阵地”。 国家在乡村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立足乡村文明,汲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优质载体”。在此背景下,乡村学校文化建设需要面向理想的乡村社会,注重乡村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性,在城乡一体化中实现文化融合。 (三)乡村学校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 乡村学校文化建设是一种整体性的文化营造,渗透在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乡村学校文化建设体现的师生“共在”,表达了师生在乡土世界中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筹划。 首先,乡村学校文化建设需要有明确的文化主张。它是一个学校办学特色的灵魂,也是一个学校对培养什么精神气象的人的具体表达。这种文化主张体现了乡村学校自身的文化价值,具体指向于对培养人的理想设计。 其次,乡村学校文化建设需要将校内和校外融合在一起。一方面,课堂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同时也是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不仅仅需要进行知识传递,也需要将学科文化进行有效传承与创新。另一方面,课外空间作为学校的第二课堂,要将校园活动进行有序展示,以实现特色文化的创新。两个空间不是截然分离的,而是需要打开边界,进行文化的对话、融合与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