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史馆的教育价值及功能实现校史是学校的办学历程及其记录,校情是校史传续的现实发展与概观。 校史校情蕴含着学校文化独特的精神标识,与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紧密相连,具有直接现实性、具体可感性、情感生发性、价值感染性等育人特点。校史是一所学校的变迁与记事,校情是其现实的综览与纪实,校史校情是学校教育的时空传承与直观展现,贯穿了薪火相传的办学思想、集体遵循的价值规范。 校史校情教育是将学校的历史存续、发展现状、校训精神与办学理念、价值传承等转化为学校教育教学内容,整合为教育资源,融生到教育环境。校史校情教育场所既可以是专门的课堂教学(如校史校情教育课)、校史馆的现场讲解,也可是在校庆、开学等节日典礼的仪式教育、寻找校史记忆的社会实践教育、展现学校精神风貌的志愿服务教育,更多地体现在各类课程中的校史叙事、校园文化中的校训学风建设等。 (一)提升教育环境的可感知性 任何教育影响都离不开特定的具体环境,任何理论认知都离不开一定感性的人文媒介。 高校无论是物质环境的基础设施布局,还是心理环境的文化精神营造,抑或师生互动的人际交往氛围等,这些耳闻目见、心感情系的师生形象和生活画面,不仅是教育开展的物质环境基础,更是思想理论认知得以实现的心理底色和思维素材。 校史校情既有校史陈列馆和图书文献的展示与阐述,也体现在学校的建筑布局和校园文化、师生的精神风貌里;既是具体可见的校园景观与群体言行,也是日常可见的校训精神与人格追求,虚实相生却也具体可感,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 因此,创设融入校史校情的思政教育环境,可以由近及远地升华思维认知,促进理论掌握;由此及彼地深化情感认同,厚植家国情怀;由浅入深地夯实理想信念,展现复兴担当。 (二)加强顶层设计与制度保障 校史校情教育的客观性与系统性等特点,要求有完善的顶层设计和健全的制度保障。发挥校史校情的教育功能是系统工程,需学校树立整体教育观,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度,协同推进校本课程与环境育人相融合,统筹构建校史校情教育的课程体系、教学评价、文化环境与校园活动等一体化育人机制。 因此,学校领导层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成立相关领导小组,统一组织与协调教育教学工作,在决策层面大力支持,形成校史校情研究与宣传阐释相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和教育学习的转化机制,保证相关研教与建设资源资金到位。 (三)夯实校园文化建设的环境基础 如果说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是发挥校史校情的教育功能之重要保障,那么校园文化营造与校训精神培育则是其环境基础。学生群体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决定了教育要富有人文关怀、富含文化底蕴才能走深走实,如果说教育是盐,那么校园文化活动就是汤,盐溶入汤才能被有滋有味地吸收。因此,学校要根据校史校情教育的动态性与实践性等特点,围绕校史传承与办学特色,把握以文化人、以情感人的育人原则,结合学生精神生活的需求特点,不断完善校园的学习生活布局、基础设施、景观陈设和文化展馆等硬件配套,突出校史校情陈列场馆和校园地标建筑的文化启领作用,打造出特色鲜明学风浓郁的校园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