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园雕塑从立意、选址到造型的流程简述(一)校园雕塑的文化立意 雕塑的形态是由造型、色彩、材料、结构、表面处理等视觉要素构成。其利用形态的凹进、凸现、空隔、断裂、穿透等在三维空间内塑造可视的静态或动态艺术形象,引导观众进入到艺术家拟定的文化语境中寻求某种象征或隐喻的意义,即通过外在形态使人对雕塑产生一定的认知和相应的情感体验。这种象征、隐喻的意义和某种情感体验正是雕塑整体造型的形象意化,是外部形态所呈现或表达出来的语言含义,即形态所要表现出来的文化立意。 校园雕塑是针对雕塑所依附的环境因素而言的,是在校园这一特定环境和文化氛围中基于师生为主要受众群体的艺术形式,它不仅是单纯的艺术创作行为,更是带有直接的文化意味。校园雕塑设计无论采用“栩栩如生”的具象写实,还是采用现代造型艺术语言的抽象写意,其最终目的都是着意于创造一种情绪,一种使人产生遐思、联想的情绪,强调雕塑的文化价值。 (二)校园雕塑的选址要点 亨利·摩尔说:“我宁愿将我的雕塑摆在自然风景,几乎是任何自然风景中,也不愿将其安置在哪怕是最美的建筑里。”从这里可以窥探一代设计大师对雕塑环境特征的重视。 校园雕塑作为一种在空间中塑造艺术形态的艺术,必然要和周围的环境发生关系,环境是雕塑作品存在的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人的视觉不可能仅仅与雕塑作品本身发生联系,当某个雕塑在环境空间出现时,受众会将雕塑形态与环境组合在一起观看,因此,进行校园雕塑设计时,选择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校园环境基于校区功能分区,可以分成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和行政办公区。不同区域有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也需要不同的雕塑符号表达方式和语意传达内容。 教学区域是校园的主题功能区,是校园的核心区域,常采用人物纪念、历史文化、社会热点问题等主题设计,以强化学校的文化精神,强调积极、上进等劝学、使命感的语意内涵。而不同教学区域,如不同科系又需要表达不同的语意,以适应本科系的性质和特征。学生生活区常以捕捉反映师生生活场景的雕塑形式,如学习、生活、交谈等生活百态的题材形式,主要展现轻松、和谐、快乐的校园生活景象。学校校园各功能区的存在,使得不同区域雕塑形式和语意要求均有不同,因此,进行校园雕塑设计,首先第一步应该是选址。 (三)校园雕塑的设计流程 校园雕塑设计在选址的基础上,进行广泛的、深入的调研是设计成功的保证。要充分了解学校的历史变迁,学校特色、学科特色、学校名人等内容,了解雕塑受众群体特征,亲身感受学校的特有韵味。调研是资料收集和研究的过程,资料的来源包括校方、师生。在大量的调研基础上,针对特定的校园环境进行雕塑设计的定位,即在选址的基础上确定适合特定校园环境的雕塑语意。确定雕塑所要表达的语意,是以学校、地域为主要出发点的文脉语意等,或是以师生受众为主要出发点,即表现学生群体生活、学习场景的轻松、多样、活泼的生活小品。 创造良好的高校校园雕塑形象必须打破传统的较为单一的写实性、具象性以及象征性的艺术语言,逐步转向抽象、夸张和多样性的写意上的探索与表现,强调形体的多元化特征,并强调设计概念的完整性、巧妙性、超常性或新颖性。雕塑设计语言的选择其次在于材料的运用。材质是高校校园雕塑作为形态表达的生命。另外,在概念形成过程中,要确定雕塑的色泽和相关辅助设计内容。而色泽往往由材料性质所决定。相关辅助设计要确定设计说明、照明等。当上述工作完成,就进入到方案评价、施工、成形及维护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