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新闻中心 >> 学校文化生长的力量从何而来
详细内容

学校文化生长的力量从何而来

一、学校文化的“种子”需根植适切的“土壤”

每所学校,因其办学历史、办学背景、周边环境、师生来源、家长期望等的不同,呈现出其特有的品质,因此决定了校园文化的确定要因校制宜,也就是说校园文化必须是适切的。何谓适切?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文化必须为多数师生所认同

顾明远先生主编的《教育大辞典》指出:学校文化指校内有关教学及其他一切活动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形态。学校文化的确立须为师生所认同,只有被认同,才能将之作为目标去追求、去研究、去实践,也才可能在他们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及学习生活中用具体的行为去彰显。因此,学校文化确立的关键是让师生认同并逐步内化。

(2)学校文化必须为学校发展所能企及

学校的发展需建立在个体发展的基础之上,如果学校文化的定位对于校内师生来讲遥不可及,那么在实现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就会丧失信心,成为“墙上挂”的务虚的文化。要让学校文化真正成为学校管理者和全体教师所期盼和追求的文化形态,必须高于“学校的现在”,但也要是“能够走到的将来”。

(3)学校文化必须刻有鲜明的学校印记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个性的反映,因此,必然刻有鲜明的学校印记。文化的生根需要播撒种子,而在选择文化“种子”的时候,要基于学校,可以是某个有生命力的项目,也可以是某个有影响的特色。总之,这颗“种子”必然是属于这所学校的。

 

二、学校文化的“生长”需借助特殊的“养料”

在很多人看来,文化相对抽象,似乎看不见摸不着,促进其“生长”更是玄之又玄了。事实上,文化可以是具体的。将抽象的文化具体化,就需要借助外力,即“养料”。

(1)给文化量身定制发展的平台

文化的发展需要具体项目的助推,通过具体的项目,能够使学校文化“看得见摸得着”,从而有利于师生的认识、理解和思考。学校文化发展的落脚点就是促进师生的发展。

(2)给文化专门设计物化的具象

文化是无形的,但如果能够将其具象化,则能够使之在师生心底留下痕迹。可以设计校徽LOGO,高高悬挂在校园显眼的墙面上;也可以设计主题雕塑,伫立在进门的道路一侧;设计文化墙,固定在人流量最大的长廊中;无论是抬头还是驻足,“校园文化”的痕迹总是能够跳入师生眼帘。

(3)给文化搭建宣传的平台

文化的推动还需要恰到好处的宣传,既是为了扩大影响,又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关注并给予发展的建议和意见。

 

三、学校文化的“蓬勃”需依托特定的“环境”

环境能够育人,同样,适宜的环境也能促使文化蓬勃发展。那么,需要依托哪些环境呢?

(1)浓厚的研究氛围

学校文化的深入发展需要课题作保障。通过校史馆、档案室等,将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所有可以见证的物品收集其中,令师生每日睹“屋”思“文”,同时也使课题研究者有了一个交流探讨的去处。固定的场所、富有纪念意义的物件,使得校园文化得以“驻留”,这无形中给了校园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

(2)和谐的人际关系

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为学校文化发展注入无尽的正能量,它能凝人心、聚力量、正校风。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将和谐人际关系的打造作为重要的抓手。

(3)积极的舆论环境

舆论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文化建设中亦是如此。而判断舆论环境是否积极,最为关键的是是否拥有积极的话语系统。教师们平时谈论什么话题,面对问题持什么观点?这些都可以反映出学校文化。因此,话语系统是促进文化蓬勃发展的重要力量。

 

总之,学校文化的生根发芽直至蓬勃发展,其目的是实现文化治校,即通过学校文化的熏陶,使其内化为全体师生的行为,成为一种追求、一种激励、一种规划,进而使师生积极主动高效地工作、学习和生活,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这条路的探索不可能一帆风顺,更不可能几步就可以达到。但如果时时给予它的生长以力量,那么离实现就不会久远。

模块标题
更多
标题名称
更多

Copyright @ 2019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武汉点墨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武汉双军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