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考虑的问题学校物质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的重要承载者,具有重要的物质使用功能、教育激励功能和审美愉悦功能。在为一所学校设计并建设其校园的物质文化时,需要考虑到整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匹配性原则、教育性原则、艺术性原则及发展性原则。
首先从整体性原则入手,学校物质文化建设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必须与当地的社会文化相适应,无论是整体规划和布局还是细节设计,应尽量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相适应。要根据地区特点与学校实际,进行整体规划和合理布局,还要考虑其各个子系统的整体性,根据地区特点与学校实际情况,注重地域文化和学校实际的有机结合,注重实用性、有效性和持续发展性,因地制宜,协调一致,从而和本地区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其次,要和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建设相统一,以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进而保证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整体作用的发挥。
学校文化培育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物质文化要在核心价值观、办学理念、课程的统领下进行,要体现学校的价值追求、办学特色,离开了精神文化的涵养,物质文化建设就只是一堆没有生命的器物。同时,在对校园的空间环境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时,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等各功能区要通盘考虑,让校园环境充满层次感,一眼分清主次关系。
同时,一所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要考虑到这所学校的“主角”,也就是这所学校的师生,学校物质建设最终都是为师生服务的。因此在听取校领导的意见时,也要综合师生的想法。组织师生参与到物质文化建设中,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参与意识,听取他们的意见,发挥他们的创意设计才能,增加他们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自信心,让物质文化建设更加的接地气,让物质文化充满生机和活力。再者,物质文化建设全过程就是很好的教育、文化洗礼的过程。
学校物质文化除了要突出师生的主体地位,也要回归该校的实际校情,要做和学校自身情况相匹配的设计与建设。不能因为喜欢某个学校的环境,就硬要将自己领导的学校也变成那样,盲目地抄袭,一味地模仿,就变成东施效颦,学校面貌不伦不类,失去了物质文化建设的初心,也没有产生好的物质文化价值和意义,甚至还影响了学校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建设。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还蕴藏着巨大的教育作用,其建设的目的就是育人,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应将学校自身的实际和特点结合起来,体现学校的文化传统、发展历史、办学理念、特色课程等,把教育性渗透到物质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发挥隐性课程的价值。整洁、健康、优美、高品位的物质环境自然能使师生产生美好与舒适的学习工作心境,进而起到思想引导、规范行为、陶冶情操的作用,给师生产生一定的教育影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因此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的实施,应把具有教育性作为最高原则,把教育性渗透到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的整体布局、内容规划和细节设计的全过程上。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最直观的就是其外形设计,物质文化建设时既要有实用性,也要有美观性,注重美学的融入,使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富有艺术意味和气息,让学校更加的和谐、舒适、美好,给师生以美的感受,发挥校园美育的功能。让师生在大美的环境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进而喜欢学校、热爱学校,以学校为傲。
尽管学校物质环境的建设总体上是相对稳定的,例如学校的建筑、广场、雕塑绿化等,这些一旦建成轻易不会改变。但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风土人情、科学技术、艺术水平的发展变化决定了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整体上并不是静态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在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实施之前应做好周密、长远的计划,要用发展性的眼光来规划设计。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还应体现功能性、趣味性、生态性、人文性、创新性等原则。总之,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是一项投入相对集中的工程。在建设学校物质文化的实践中,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校制宜,要在办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要融入课程和活动的需求,还要考虑经济、实用、长远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