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职业素养培育视角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一、注重校园文化特色,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要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文化精神素养,就必须从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入手。在校园文化建设时,可以参考企业的文化,并根据自身的特点,与之结合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实施“以人文本”的理念。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推动院校充分发挥教学功能,培养出更多的专业高素质人才。同时,高职院校要重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为国家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二、提升高职院校的师资建设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和教育者,其具备的政治思想、文化素养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更应该担负起与之相适应的责任。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对自己提出严格的要求,在课堂内外也要展现出教师的严谨态度。基于此,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师招聘时,既要考验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又要对他们的职业道德进行严格审核,为高职院校锻造一批修养高、素质高、能力高的教育工作者。此外,高职院校也要对在岗的教师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培训,使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专业素养。 三、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促进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 在构建校园文化的过程中,精神文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反映了一所大学的精神和办学思想,也是一所大学核心竞争力表现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一种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认可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心理状态、道德情感、人际关系等综合起来的内容。归根结底,精神文化是由职业院校、教师等方面的努力形成的。例如,开展楼名征集活动、场馆文化布置等活动,需要让广大的教师积极参加,所取的楼名不仅可以体现出院校特色、办学理念以及院校面向未来的精神面貌和理想追求,还可以将建筑物自身的特色和功能考虑进去。一所学校的校训集中了全校的智慧,将道德传承和对知识的追求作为起点,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培养目的,它的含义十分深刻,这毫无疑问是师生学习、工作的标准要求,对教师职业素养的养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精神文化的建设,需要建立在教师的需要和成绩及尊重之上。由于院校是一个团体性的机构,如果仅仅依靠教师个人或群体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整体的精神文化建设。需要确立一个统一的发展方向,激励全体师生协同合作,形成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共同推进院校的发展。而上述情况的实现,需要更新教育思想,切实把院校的发展目标同教师的自身发展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念,这不仅能让教师对自身发展有目标,也能更加明确院校的发展方向,积极地从各方面做好发展计划,促使师生之间、教职工之间、干群之间建立起一种融洽的关系。 四、提高物质文化底蕴建设 院校的物质文化是院校文化的基本载体。院校既是对人才进行教育和培育的地方,又是对教师进行培育的地方。从整个院校的教学设施、运动场、生活设施、训练基地、办公场所的绿化、美化、净化,从校牌到信函,再到校徽图案的设计,都是院校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具体体现。高职院校的物质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实现高效发展所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反映了院校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气质。因此,在进行校园的规划与建设时,要将高职院校自身的文化特点表现出来,也要将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表现出来,打造出一种人文的、独一无二的物质文化,以适应教师的职业发展和对其文化质量的要求。在制订发展计划的时候,院校要将教师都调动起来,树立起“人人都是计划主体”的理念,不仅要重视规划制定者在制订计划过程中自身发展的进程,也要重视规划执行者在实施计划时的进程,还要重视“院校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协作。在这些进程中,要加大对校园硬件设施的建设力度,使之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要使大学的物质文明与大学的精神风貌、办学特色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相适应。绿化的布置、环境的布置等整体设计都要反映出办学的理念和院校的精神,在净化、绿化、美化的基础上,实现功能化、艺术化、教育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