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新闻中心 >> 地域文化育人在校园建设中的作用
详细内容

地域文化育人在校园建设中的作用

优秀地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探索学校如何增进优秀地域文化的育人价值是“以文立心、以文铸魂”的热点问题。学校的建立、发展离不开特定的地域文化。优秀地域文化是一地区文化积淀总和中的精华,饱含教育资源,对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教育是一种文化过程,学校能够通过发挥精神文化高地和人才聚集地的优势,推动优秀地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毛泽东说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学校要落实好深化优秀地域文化育人的任务,“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就是对“桥”和“船”作出了回答。


首先,沿用好办法,三个课堂协同育人。课堂教学、校园环境和社会实践共同构成校深化优秀地域文化育人的三个课堂。第一,立足“优秀地域文化+”第一课堂。第一课堂为第二、第三课堂提供认识前提和方法指导。可通过开设普及性通识课程,渗透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等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因子,让学生对优秀地域文化有较全面的了解。第二,巧设“优秀地域文化+”第二课堂。除主客体一对多的显性教育外,校的校园环境作为第二课堂的缩影,对学生的隐性塑造是对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校要继续在校园中营造一个具有地域性特点的“教育场”,通过校的楼宇设计、校训校规、师生作风等间接体现出本校的综合实力。第三,深耕“优秀地域文化+”第三课堂。第三课堂是第一、第二课堂的延伸。校利用独特优秀地域文化组织实践活动可避免千篇一律,更能调动学生“从做中学”的积极性。如结合特色实物,组织师生赴民俗博物馆、革命老区等调研;结合地方人和事,走访、挖掘具有独特教育价值的内容,将特色实践活动成果凝结优秀地域文化育人成效。


其次,改进老办法,发挥主体能动育人。三个课堂联动育人是好办法,也是老办法,一味地按部就班只会不进则退。因此,校深化优秀地域文化育人的过程中,关键要发挥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和主导性作用,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课堂上,教师不能只做知识传输的教书匠,而应成为文化工作者,练好、用好文化“基本功”,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生动鲜活的地方元素和接地气的教学语言,同时,对课堂教学中的优秀地域文化育人案例进行记录、跟踪研究,为建立动态系统的地域文化资源库提供素材,推动教学实践的升华,在校园内营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特色校园文化氛围。社会中,青年学生是思维活跃、自主性强的群体,但易受不良思想侵蚀,致使部分学生出现偶像崇拜偏差、反差等。校要尊重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差异,从地方名人、广大校友中遴选典型,并对其所体现的文化精神进行梳理提炼,通过典型教育的良性循环,让学生找到模范标杆,担当“四为服务”的新时代使命。


优秀地域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和思想精华。推进校优秀地域文化育人研究,充分发掘其育人价值,有助于实现优秀地域文化的价值转化和创新发展,涵养学生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的爱乡爱国爱党情怀。



模块标题
更多
标题名称
更多

Copyright @ 2019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武汉点墨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武汉双军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