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体+载体”式的学校文化建设策略何为学校文化,各种定义,林林总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在总体上,我们认为,学校文化以教育价值观为核心,包括承载这种价值观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主要表现为学校共同体成员具有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以及学校的人际环境和物质环境。
这样的一种定义,实际上告诉我们,学校文化建设要把握“本体+载体”式的具体策略。其中,本体性文化负责向内,指向提炼一所学校的核心价值观;载体性文化负责向外,强调文化建设要依托具体载体;本体性文化把握方向和价值引领,载体性文化负责行动上的落实。
本体性学校文化旨在提炼与表达一所学校的核心价值观。理解学校文化,须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学校日常工作背后,流动的是文化的潜流。决定学校文化优劣的是这所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不同的学校可能拥有相同的硬件设施和制度文本,但不能肯定它们拥有相同的学校文化。这些内在的价值追求和意义探寻就通过学校核心价值观得以体现。学校文化建设只有依托具体有效的载体,才能付诸实施,才能提高它的实效性。一所学校如果要把文化建设做好,关键就是在提炼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加强各种各样有效的载体建设。
核心价值观往往也是办学思想的体现,它与办学理念、发展定位和育人目标有紧密的联系。校训校风也是一所学校提炼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依据。校训是一所学校开展文化建设的“文眼”,它指的是一所学校校长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训诫,其本质是校长对师生行为表现的价值期待;由教风、学风和领导班子的工作作风构成的校风属于一所学校期望创造的良好氛围。
学校文化建设活动要得以有效地开展,一定要在核心价值观引领下,依托具体的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任何一所学校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载体,有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礼仪,有整套的社会习俗;有各种各样的符号和标志,有巧妙的环境布置和景点设计;还有潜规则,有一套精心设计的仪式和典礼;有多年的教育传统,有各种各样的故事和传说。学校文化建设要依托这些载体而开展有效的文化活动。
(一)符号和标志 符号和标志是学校文化的载体,符号和标志往往承载着教育的意义,它体现了学校文化的价值观和信仰追求,能够以形象的方式表达理性思维无法认识的事物。要善于利用符号和标志开展文化建设,规范学校的标识系统,这种方式看上去有些“小儿科”,但是却能够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热情和信念。
学校里有各种各样的符号和标志,诸如横幅标语、墙壁文字、奖品、奖牌、奖状、吉祥物、LOGO、网站、校名、校服、校徽、信封和信笺等,这些属于细节层面的符号和标语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往往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仪式和典礼 仪式和典礼也是学校文化建设重要的载体。“仪式”有三层含义:首先是一套形式化、程式化的行为,它是极为日常的形式和反复开展的行为;其次是在特殊地点和固定时间中举行的一种社会行为;再次,其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信仰基础和价值观支撑。仪式和典礼能够让我们获得其他方式无法获得的感受和理解能力,能够让普通的经历成为不平凡的事件,能够接触并传递学校文化,并建立与他人或他校的文化联系。
对学校而言,成功的仪式和典礼有其自身的必备要素:确立体现学校核心价值观的活动目的;活动自始至终要以学生为真正主体,教师不越俎代庖;设计具有象征意义的专门服饰与装饰;设计与活动相关的符号和标志;宣讲有关学校传统、学校改革成就的励志故事;采用特别的发言或演讲方式;表彰榜样人物和优秀学生;选择具有吸引力的活动场所;科学设计活动议程;精心安排小插曲。
(三)校园环境与景点设置 学校环境建设要符合学校的办学理念,环境建设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丰富多彩原则,环境建设要注意避免单调乏味,追求丰富多彩;二是动态发展原则,学校在环境设计上也不要一味地追求静态的环境,而是把静态环境和动态环境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动静相宜的学校环境;三是智力挑战原则,作为教育机构的学校,在环境设计上要体现互动的功能,在互动中力求对儿童产生智力上的挑战,以此达到培养儿童智慧水平的作用。
如果学校环境建设能够体现上述原则,在此基础上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教育理念高度统一的学校建筑、设施和景点,一定能够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在于提炼一所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在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化载体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