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间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校园是师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在空间环境建设上,学校需要的不是奢华,而是温馨;需要的不仅是可见的视觉之美和艺术之美,还有能够滋养心性和唤起灵性的人文之美。校园空间建设是师生与空间共生共创的生命场域,也是一种文化样态。伴随校园环境改造的迭代升级,中小学校长更加需要重新审视学校空间的教育价值和教育力量,自觉提升自身的空间领导力。
校园空间是一种有生命的存在。空间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校园环境承载着校长的教育理想,充盈着一种“无声胜有声”的力量。奥地利科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鲁道夫·斯坦纳提出建筑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建筑应该成为道法自然的有生命的整体。事实上,不仅校园建筑物是有生命的,校园里的每一件器物、每一个空间都是有生命的存在。只有让校园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角角落落都散发出生命气息,校园才能成为学生向往、喜欢和眷恋的地方。因此,校园空间改造不应仅仅追求宽敞现代、复古典雅或是自然清新的外在直观感受,而要深层次地追问:我们的校园空间到底为谁而设计;空间能不能真正给予师生一种人性化的关怀,让师生在校园里有更美好的生命遇见,进而让学校文化通过在这个空间里的每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得以彰显。
校园空间是一种连续的存在。校园空间建设不是割裂的、孤立的,而是带有鲜明的历史传承性。学校文化需要通过可视化的空间来传递,同时,学校有传承才能让校园空间环境有故事被记载,让空间真正成为有教育力量的文化样态。因此,校园空间改造不是清零而是敬畏历史的重建。即便是经费有限或是权力所限,校长仍要有系统的思考和顶层设计,让校园空间成为一部鲜活的校史,彰显几代教育者的主张和期许。古今中外,底蕴厚重的学校都有着各自根脉相连的空间符号表征。例如,英国的比黛尔学院(Bedales School)拥有艺术和手工艺特色的橡木图书馆,博德瑟特公园学校(Beaudesert Park School)有充满田园气息的图书馆,还有一所学校,校园里的室外游乐设施、室外座椅、门窗、衣架、柜子、桌椅板凳等都是几代师生手工制作的。这些校园空间展示着学校学术力量的强大与渊源,弥漫着师生共同成长和生命延展的气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