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与根本“文化”一词出自《易经·贲·彖传》——“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这里,“文”通“纹”,人文就是指经过人的活动而留下来的痕迹。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痕迹的沉淀,文化就其形态而言,要么是一种“物质”的存在,如人类活动的各种创造物;要么是一种“精神”的存在,如思想、意识、观念等。“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我们长期浸润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中,那么天下都可以得到熏陶和化育。因此,“文化”其实是“人文化育”的概称。
理解了“文化”这一概念的内涵,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即校园文化建设之“建设”是由两个基本的维度构成的。一是如何去打造一个人文的环境,二是如何利用这一人文环境去实现对人的化育。在这两个维度中,前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条件,后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当以“文”(即“纹”,此处指人文环境的打造)为基础,以“化”为根本,文化建设大量的精力、真正的功夫更多地应体现在“化”之中,其建设的成效也最终取决于对人(学校师生)化育的实效,这才是文化育人的真正本质。
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教育理念将校园的人文环境打造出来后,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建设活动才得以正式启动,其第一步是文化认知。文化认知就是要让全校师生认识、了解学校的文化,并通过对学校文化的认知领会学校的办学思想和育人理念。文化认知表面上看是对学校各种文化标识的识别,是对校园文化“知识性”的了解,其实质是对学校所倡导的文化价值观,尤其是对学校精神的领悟过程。通过校园文化所呈现出来的物质形态的“形”去理解、领会其精神形态的“魂”,这才是文化认知的实质所在。
所谓道不同者,不相为谋、不可为伍,在同一所学校学习和生活的师生,理应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也就是说大家一定拥有共同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只有在“文化之形”中真正地领悟到了其内在的“文化之魂”,我们的认知才能从文化的物质层面升华到文化的精神层面,而文化在精神层面所倡导的价值观,就是我们所说的“道”。从文化认知到文化认同就是对文化所倡之“道”的认识和接纳的过程,全校的师生因此才能最终成为一群真正志同道合的人。文化增进和谐,因为文化融合的是“同道”之人,和谐校园建设从根本上讲是文化融合的结果。 |